人力资源报记者 张玉芳
“在备赛时,要做好心理准备,增加自信心,积极熟悉比赛场地。”近日,随着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临近,参加过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的玉海龙向在备赛的四川代表团参赛选手分享了自己的参赛经验。
据悉,经过前期筹备与层层选拔,四川代表团遴选了一批优秀技能人才参加本次大赛全部赛项,与来自全国技能人才的巅峰对决,在赛场上展示“四川制造”“四川创造”的硬核实力。这也是四川代表团首次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全部赛项。
近年来,四川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战略部署,大力实施“技能四川”行动,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质。截至6月,全省技能人才达130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71万人,为四川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往届冠军选手照片
健全政策体系,凝聚工作合力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全省技能人才培育总体格局。以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高技能人才建设、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核心文件,会同省级部门印发《四川省职业技能培训发展规划(2023-2025)》《“技能四川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社部门统筹实施、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工作合力。
创新培训机制,提升培育质效
强化政策供给,创新举措。以省市县三级共同编制培训计划为“牛鼻子”,强化县级党委政府主导、省市人社部门统筹把关作用,以及承训机构省定条件、市级选择、县级使用等系统性改革,实现补贴资金随计划匹配,质效评估指标按计划设置,项目建设与评估质效挂钩。联合多部门,实施专项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推进重点产业培训提速扩面。聚焦“15+N”重点产业链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省本级示范培训班,推动建立完善省级示范带动、市级主导实施、县级细分落实的工作体系。积极构建以职业学校、技工院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为主,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支撑,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承训体系。加强评估结果运用,建强一批、规范一批、清退一批。现有公共实训基地44个、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345家。建立并优化完善补贴性培训实名制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省级集中和全流程监管。截至6月底,全省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80万人次,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数。
往届冠军选手照片
发展技工教育,夯实人才基础
编制《四川省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在全国率先创新属地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招生调控等“1+N”政策体系。制定技工院校毕业生学历认同新政,明确四川省技工院校全日制预备技师(技师)班、高级工班毕业生分别按照全日制本科、大专学历落实相关待遇。组建技师学院集团10个,全部入选全国示范。实施品牌建设工程,20余所技工院校入选“教育强国”“三名工程”等项目,实现“办学硬件升级+数字资源扩容+教学质量跃升”提质增效。鼓励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实训中心,开设订单班、冠名班。指导院校与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合作开设“校中店”“校中厂”,将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引入校园,建立生、校、企“三赢”长效机制。近5年来,全省102所技工院校累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超30万人,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保持在97%以上,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打造竞赛品牌,以赛育才选才
出台相关制度文件,对竞赛全过程进行管理,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设立四川省职业技能竞赛研究中心,建设227家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强化竞赛研究和集训选拔能力。成功举办六届“四川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累计带动1000万人次参赛,赛事规模在全国省级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中位列前茅。积极组织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和全国技能大赛,在世赛累计斩获4金4银3优胜奖,在两届全国技能大赛上斩获8金5银9铜114优胜的佳绩。
强化评价激励,营造崇技氛围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支持企业广泛开展定级考评、直接认定和以赛代评等多元评价;全省共有497家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着力人才服务,将近千名塔尖高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库,兑现落户、子女入学、医疗等待遇。加快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贯通评价,超3000名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发展贯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育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200名个人和100家单位受到表彰。组建高技能人才宣讲团、开展中省主流媒体采风、高技能人才工作“四进”活动,“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此次全国技能大赛不仅是展示四川技能人才风采的舞台,更是检验四川技能人才培育成果的重要契机。”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将以大赛为新起点,继续优化完善政策体系,发展特色技工教育,提升技能培训质效,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平台项目作用,夯实竞赛工作基础,持续深化激励宣传,为加快培养支撑 “四川制造”“四川创造” 的高素质产业大军而努力。
诚信配资-诚信配资官网-配资在线炒股-配资股票交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