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韩金序)中医药有效是千年共识,但如何用现代证据让“硬道理”更具说服力?10月19日,在河北易县召开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三十年学术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指出:“疗效是硬道理,而临床评价则让道理更加坚实可信。”点明了中医药现代化、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
本次大会主论坛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分会等五家学术组织联合主办。张伯礼院士、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昱、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王国辰等专家领导齐聚,共同探讨中医药疗效评价的历程、成果与未来方向。
大会主席、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院长王保和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三十年来,中医药临床研究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从经验到证据、从个案观察到系统验证”的跨越,逐步形成了以中医药理论为核心、现代科学方法为支撑的临床评价体系。
10月19日,大会主席王保和主持大会开幕式。主办方 图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昱在致辞中强调,用现代科学方法“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的疗效,已成为关乎中医药发展的核心议题。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王国辰则指出,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的评价标准,是填补方法学空缺、实现国际互认的前提。
张伯礼院士在题为《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的报告中,回顾了中医药循证医学从无到有、从启蒙到蓬勃的历程。“江夏方舱医院全程使用中药治疗,无一例转为重症,转重率成为学术界公认的疗效评价‘核心指标’。”张伯礼院士强调,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疗效,而疗效优势需要科学的评价方法。
10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三十年学术大会”上作主旨分享。主办方 图
在主论坛的仪式环节,大会发布了《构建符合中医药临床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专家共识》与“中医药临床研究智能体”系统。该平台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技术,实现了临床研究方案智能设计、全过程数据管理与自动化统计分析,旨在提升临床研究的效率与规范性。
胡镜清教授在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中医药现代化关键在于“理论、产品、临床决策”三大板块的现代化。中医药评价应回归“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逻辑,推动“人用经验—理论研究—临床试验”三结合证据体系融合发展,实现从“方法合规”到“价值凸显”的转变。
诚信配资-诚信配资官网-配资在线炒股-配资股票交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