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霍然|资深媒体人
2025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聚光灯下,主角已然更迭。曾经,这里是互联网巨头的秀场;如今,一场名为“六小龙乌镇对话”的论坛,让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云深处科技、游戏科学、深度求索(DeepSeek)六家杭州科技新锐站到了舞台中央。他们被外界合称为“杭州六小龙”,分别深耕于机器人、脑机接口、空间智能、游戏科技、开源AI等硬核科技领域,代表了中国科技创新从“跟随”走向“原创”、从“应用”迈向“底层”的一次集体亮相。
这场对话,不只是创业故事的分享,更是一场关于技术路径、商业逻辑与未来资本格局的深度碰撞。杭州六小龙的崛起,映射着中国科技产业结构的深层变迁,也预示着未来资本流向、产业估值与经济增量的新逻辑。

从“冷板凳”到“独角兽”:科技创业的十年逆袭
“杭州六小龙”中,不少创始人都经历过漫长的技术积累期,甚至是“被低估”的煎熬阶段。
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回忆,十年前,脑机接口还是一个“冷门到没人聊”的领域。团队在实验室中日复一日地打磨技术,却鲜有市场关注。而今天,脑机接口已从科幻走向现实,从实验室走向医疗、教育甚至消费级应用,成为智能可穿戴与医疗科技的前沿阵地。
群核科技创始人黄晓煌的创业起点同样充满戏剧性。他曾是硅谷英伟达的员工,彼时GPU技术主要用于图形处理,在互联网圈并不受重视,甚至“社交场合都没人愿意聊”。然而,他敏锐地意识到,GPU的并行计算能力将成为未来AI与空间计算的基石。于是,他回国创立群核科技,从最初的互联网渲染服务,一路转型为今天服务机器人和人类的“空间智能”平台。
这些故事背后,是一个共同的主题:在技术尚未被大众理解、资本尚未蜂拥而至的“冷启动期”,依靠长期主义与技术信仰,完成从0到1的原始积累。
而今天,他们站在乌镇的舞台上,不仅代表着技术的突破,更意味着——那些曾被视为“边缘科技”的赛道,正成为资本与产业的新宠。
技术商业化:从实验室到产业落地,如何跨越“死亡谷”?
科技创业最艰难的阶段,往往不是技术研发,而是技术到产品的转化、产品到市场的渗透,也就是俗称的“死亡谷”。
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坦言,机器人行业过去一直面临“场景落地难”的问题。尽管技术日趋成熟,但如何让机器人在复杂地形中稳定运行、如何控制成本、如何找到规模化应用场景,都是现实挑战。
而今天,他们的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已开始进入全球高校与实验室,甚至在某些特定场景中实现商业化落地。这背后,是技术迭代与场景需求不断磨合的结果,也是中国制造业供应链优势的体现——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国内已形成高效、低成本的产业配套能力。

游戏科学的《黑神话:悟空》则是另一个典型案例。创始人冯骥提到,过去十年,中国游戏产业经历了从“量”到“质”的转变,用户对国产精品游戏的认可度显著提升。而《黑神话》的成功,不仅依赖顶尖的画面与叙事,更依托于中国游戏市场庞大的用户基础与消费能力——一旦产品达到国际水准,用户的回报是直接而热烈的。
这说明,在科技创新的商业化过程中,“市场土壤”与“用户成熟度”同样是关键变量。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也逐渐成为新技术、新内容最佳的试验场与变现地。
资本逻辑之变:从流量为王到技术驱动,估值体系重构
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创业的核心逻辑是“流量为王”,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快速扩张+广告变现”。而今天,“杭州六小龙”所代表的硬核科技创业,正在推动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发生深刻变化。
以往资本市场最关注用户增长的数据,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方不再单纯追逐用户数与DAU(日活跃用户),而是更加关注技术的原创性、专利储备、研发团队背景与产品落地能力。例如,深度求索(DeepSeek)作为一家成立仅两年的开源AI公司,其受到关注的原因,不仅在于技术路径的前沿性,更在于其坚持开源、推动技术普惠的理念,以及在全球开发者社区中积累的影响力。

此前资本市场更多关注被投公司的短期变现能力,而今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愿意为项目的长期价值倾注资金和资源。因为硬核科技创业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投入与积累,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盈利。当然资本愿意为“长期价值”买单的前提是——硬核科技创业公司的技术路线清晰、应用场景明确、团队执行力强。例如,群核科技从服务人类到服务机器的战略转型,虽然短期内面临客户群体变化与收入结构调整的挑战,但其瞄准的是未来“机器数量超过人类”的大趋势,背后是万亿级的空间智能与机器人服务市场。
杭州六小龙的崛起,还有一个共同特征:不局限于中国市场,而是积极参与全球技术生态。例如,宇树科技的机器人销往全球顶尖实验室,DeepSeek推动技术开源,群核科技的服务对象未来可能包括全球制造业的“机器客户”。这说明,未来的科技独角兽,必须是“全球化”的,能够在全球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
未来挑战:技术、伦理与商业模式的“三角博弈”
尽管前景广阔,但“杭州六小龙”所面临的挑战同样真实而严峻。
当前硬核科技公司在数据、算力与标准化方面都面临着技术瓶颈。例如,具身智能领域缺乏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脑机接口面临神经元信号解析的复杂性,AI模型在复杂任务与简单场景中的表现存在巨大落差。这些技术难题,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与跨学科协作。

众所周知,技术领先只是创业项目成功的第一步,如何将其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每个科技创业公司必须回答的问题。例如,群核科技试图从“向人类收费”转向“向机器收费”,但机器客户的付费意愿、决策逻辑与人类完全不同,如何构建新的商业闭环,仍需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AI、脑机接口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隐私、伦理与社会治理的挑战。例如,AI可能取代大量工作岗位,脑机接口涉及人类意识与隐私边界,机器人将重新定义人与机器的关系。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技术解决方案,更需要产业、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参与。
乌镇的对话虽已落幕,但“杭州六小龙”的征程才刚刚开始。他们代表着中国科技创业的一个新阶段:从模式创新走向技术创新,从应用层走向底层技术,从国内市场走向全球生态。“杭州六小龙”所面临的,不仅是商业化的压力,更是技术突破、伦理治理与全球竞争的多重挑战。
可以说,这不仅是一批企业的成长故事,更是一场关于未来经济增长点、资本配置逻辑与产业主导权的深刻变革。从此,中国科技的叙事,转向硬核、底层与未来。杭州六小龙的此次对话,或许正是这个新时代的序章。
诚信配资-诚信配资官网-配资在线炒股-配资股票交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