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仅有一款商业化产品、持续亏损及资金紧张的局面,盟科药业拟通过定增引入海鲸药业作为控股股东,以期获得资金支持与业务协同。不过,盟科药业第一大股东Genie Pharma对此持反对意见,与公司创始人阵营产生了分歧。这场资本博弈的结果也将直接决定盟科药业的未来走向。
盟科药业被推到了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
9月24日晚间,盟科药业发布公告称,第一大股东Genie Pharma对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所审议的包括定增在内的多项议案均投反对票,并就有关议案向公司全体股东公开征集投票权。
同时,Genie Pharma提请在股东大会增加关于罢免ZHENGYU YUAN(袁征宇)等3人董事职务的议案,以及选举杨宗凡等3人为董事的议案。其中,袁征宇是盟科药业的创始人,目前担任公司的董事长。
而让Genie Pharma突然提出公开征集投票权以及罢免董事议案,或是盟科药业日前披露的一则定增公告。
据悉,9月22日晚间,盟科药业公告,公司拟向海鲸药业发行股票1.64亿股,募资不超过10.33亿元,发行完成后,海鲸药业将持有盟科药业20%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张现涛将成为公司实控人。
根据公告内容,此次Genie Pharma主要是对海鲸药业的质疑。盟科药业在公告中一举列出了六条关于战略投资方选择中所存在的重大判断错误,其中就包括了海鲸药业参与本次定增资金存在不确定性等。
大股东与创始团队产生分歧
盟科药业大股东“硬刚”创始人阵营。
9月24日晚间,盟科药业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Genie Pharma作为征集人,就公司拟于2025年10月9日召开的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的有关议案向公司全体股东征集投票权。
目前,Genie Pharma合计持有盟科药业7157.2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0.92%。Genie Pharma对于股东大会所审议的多项与定增有关的议案均投反对票。
同时,Genie Pharma提请了多项议案,包括罢免袁征宇、李峙乐、吴潘成3人董事职务的议案,以及选举杨宗凡、王勇、徐宇超3人为公司董事的议案。
据悉,袁征宇是盟科药业的创始人,目前是盟科药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法定代表人。Genie Pharma此举也将其与袁征宇等人的分歧摆到了台面上。
而让Genie Pharma突然向袁征宇等人发难直接原因,或许是盟科药业的定增及易主计划。
据悉,9月22日晚间,盟科药业刚披露定增公告,拟向海鲸药业发行股票1.64亿股,募资不超过10.33亿元,若定增成功落地,海鲸药业将持有盟科药业20%的股权,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张现涛将成为公司实控人,盟科药业也将结束长期无控股股东无实控人的状态。
实际上,盟科药业大股东Genie Pharma与袁征宇等人的矛盾早有苗头。
对于上述定增方案,盟科药业董事会在9月22日的表决结果就并非一致通过,代表Genie Pharma的董事赵雅超投出了唯一一票反对票。
此外,针对盟科药业8月20日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董事赵雅超也表示无法保证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她的理由是,认为公司提供的信息不足,请投资者特别关注。
被拒绝的海鲸药业
一度被市场认定为“白衣骑士”的海鲸药业,或许正是这场“闹剧”的源头。
须知,此前资本市场对盟科药业此次定增十分看好,甚至在公司披露海鲸药业欲“入主”信息的次日,收获了20cm涨停。
资料显示,海鲸药业主要聚焦制剂业务发展,搭建起制药业务为主、药学研究与CDMO(合同研发与生产)业务为辅的业务格局。业绩方面,海鲸药业近年也稳步增长,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86亿元、6.25亿元、6.48亿元,净利润分别达7769.22万元、5951.83万元、1.04亿元。
但对于盟科药业来说,海鲸药业或非“良配”,因为海鲸药业参与本次定增资金存在不确定性。根据公告内容,海鲸药业拟以10.33亿元参与上市公司定增,但根据其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截至2025年6月底,其总资产约为7亿元,总负债约为3亿元。
根据公开信息,海鲸药业绿色软胶囊及高端制剂产业化智能工厂项目于2023年7月启动,合计投资规模8.1亿元,其中银行借款授信不少于3.5亿元,用于采购设备。该项目分为两期,根据公开信息,其1期项目计划于2024年投产,但实际情况为,截至2025年5月20日,1期项目仅完成外立面工程,项目进度严重滞后。
综上所述,Genie Pharma认为结合目前银行并购贷投放比例,海鲸药业若以债务性融资参与本次定增,其资产负债率将大幅提升,考虑到其智能工厂项目仅为1期投入,若2期进入建设及资本投入期,其资金面将严重吃紧,其债务性融资可能影响上市公司控制权稳定性。
同时,海鲸药业的低科研属性也和盟科药业的诉求相悖。根据海鲸药业未审计财务报表,其中2024年收入构成中,维生素D2销售占比超65%,甲钴胺片销售占比约为10%,盐酸班布特罗口服溶液销售占比约为5%,菠萝蛋白酶肠溶片销售占比约为1.00%。
而海鲸药业为第三方提供的研发服务收入占比极小,市场规模反映其研发能力有限,上市公司作为科创板企业,其研发门槛较高,双方协同性极小。
同样让Genie Pharma投下反对票的原因还有,若基于现有销售渠道拓宽市场将导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存在销售渠道、销售人员混同的独立性问题。
此外,海鲸药业目前产线及后续智能化工厂项目产线均短期不适用于上市公司产品。海鲸药业产能合作方的委外价格及委外合作关系稳定性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能否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同样具有不确定性。
这之前,海鲸药业还曾受到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处罚和湖北省医疗保障局相关处理。2025年2月6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海鲸药业下发粤药监药罚〔2025〕2001号处罚文件,罚没42.58万元;2022年1月12日,海鲸药业维生素D2软胶囊因未按规定在湖北省及时主动申报全国最低价,被湖北省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拟暂停挂网。这也让Genie Pharma对其管理能力存疑。
“阵痛”中的盟科药业
值得一提的是,盟科药业此次欲引入海鲸药业,或因为公司的经营状况存在一定压力。
资料显示,盟科药业成立于2007年,2022年8月登陆上交所,公司主营抗感染领域的创新小分子药物研发。
盟科药业的首个商业化产品康替唑胺片(新一代噁唑烷酮类抗菌药,商品名为“优喜泰”)已于2021年6月在中国获批上市,可用于治疗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内的革兰阳性菌感染。截至今年上半年,康替唑胺片已覆盖全国580家医院,实现正式准入及批量临采医院180家。
但需要注意的是,康替唑胺片的想象空间并不算大。除了盟科药业的康替唑胺片,目前在国内外获批上市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还包括辉瑞的利奈唑胺、默沙东的特地唑胺,市场存在强力竞争对手。
同时,其为公司带来的收入有限,2025年上半年盟科药业的营业收入为6696.98万元,同比增长10.26%。
而由于仅有一款商业化产品,产品销售收入远未能覆盖其他费用支出,截至目前,盟科药业尚未实现盈利。2022-2024及2025年上半年,盟科药业分别亏损2.2亿元、4.21亿元、4.41亿元、1.39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约12.21亿元。
为了解决“单品依赖症”,盟科药业也在加紧开发新药。截至2025年6月30日,康替唑胺片的水溶性前药MRX-4新药申报申请已取得国家药监局受理。但需要注意的是,MRX-4(康替唑胺注射剂)本质上属于康替唑胺的药品补充,具有相同的适应症,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占据市场份额。
在后续管线上,盟科药业虽布局了一些抗肿瘤和抗炎领域的在研管线,但大部分多处于较为早期的阶段。
此外,不可忽视的是盟科药业的资金问题。2022-2024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4亿元、-3.29亿元、-4.47亿元、-1.21亿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盟科药业账上现金仅剩2.37亿,对于一家仍有多个管线处于研发阶段的创新药公司来说,其资金并不宽裕。
瑕不掩疵,从盟科药业目前的各项举措中不难发现公司的纾困决心,最终海鲸药业能否成功入主盟科药业,将是市场接下来的关注要点。
诚信配资-诚信配资官网-配资在线炒股-配资股票交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