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于房子的执念,自古就存在。
电影《长安的荔枝》里有这么一段:
42岁的李善德是上林署从九品监事,相当于现在的基层公务员,每月工资只有10贯左右(约合人民币3000元)。
他看上了一套十年房龄的二手房,要价300贯(相当于现在的90万),李手上没钱,于是就只能借\"香积钱\"!
所谓香积钱,其实就是唐代寺庙提供的一种特殊贷款。本金叫\"功德\",利息叫\"福报\",利息呢?
李善德借了200贯,月息四分(年化48%),两年后本息合计要还328.5贯。
更绝的是,契约上还写着\"功德深厚,福报连绵\"。
可即便利息这么高,李善德还是借钱买房,最后房贷占据收入90%以上。
如今呢?
咱们以2022年为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具体到城市,比如郑州,每月工资三四千,房价12000元/㎡到14000元之间。
厦门,私企工资多半三四千/月,但是房价普遍3-4万/㎡。
为了买房,无数人也和李善德一样,首付+贷款,有的人当年的贷款利率更是高达6%以上。
但里边如此,依旧有无数人蜂拥而至,为在城里买房不惜背负几十年的巨额债务。
然而,随着近几年楼市进入调整周期,大家也不免担忧:现在价值100万的房子,5年之后还能值多少钱呢?
考虑到每个城市人口密度、房价水平都存在差异,针对100万的房子5年后究竟值多少钱,答案显然没法统一,建议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01.
房价持续下跌将是大势所趋
过去大家对“房价会一直涨”深信不疑,所以大家几乎是“闭着眼睛买房”,毕竟“买房只赚不赔”。
但从21年底开始,这种“一直上涨”的梦粉碎了,买房不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反而要承受亏钱风险。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很多地区还可能保持着稳中有降是大趋势。
1.房子供求关系彻底颠覆。
以前都说房子少,大家跟疯了似的抢,但如今呢,住建部透露房子数量已经达到了6亿栋楼,官媒说全国挂牌二手房700多万套,
各大机构又分析,城镇住房空置率22.4%,商品房空置率超过26%,按央妈数据计算,相当于有1.44亿套空置房。
然而另一边,开发商还没有停下建房,这都意味着,未来空置房只会更多,毕竟现在的需求确实大不如前了。
2.年轻人结婚和生娃意愿下降,总人口持续减少
以前房子好卖,除了炒房客们的功劳,人多、结婚多、生育积极,也是核心所在。
现在呢,三年连续出现人口负增长,结婚对数一年不如一年,新生的娃跌破千万,
说白了,人口红利在快速消失,一旦房子市场供给过高,需求下降,房子就会变得难卖,房价下跌躲不掉。
3.老百姓手中没啥钱。
一讲到老百姓存款,一些专家就急不可耐,想着法呼吁大家取钱消费,毕竟大数据显示,这几年存款总量都在快速增加,
但普通人哪里有钱?经济大咖马老师就讲过: “储蓄率高不代表老百姓有钱,老百姓是越没钱越存钱!预防性存钱!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敢花”、“不是银行的收入高,而是老百姓收入低。”
口罩事件以来,大家的生活何时安宁了?先是停工两三年,入不敷出吃老本,然后停工也要交房贷,紧接着这两年又降薪裁员…
很多人熬不下去,只能借东债还西债,网贷、信用卡为啥那么多,说白了很多都是这几年欠下的,现在只能拼了命还钱,哪有剩余存?
再说了,大环境不确定因素加剧,工作收入稳定性预期又不高,大学学费涨价,孩子就业难,以后老了都不敢指望下一代,养老成本贵,还有看一次小感冒可能花大几百…
没兜底,大家只能靠自己存点,为的就是有能力应对危机。
02.
不同的城市房价走出自己的特色
之前王健林就说的很明白。他认为:未来只有少部分一二线城市房价,会因为需求关系而有所上涨;但其余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都会因为人口的流失以及产业支撑不足而下跌。
按照这个说法,估计现在100万的房,在一二线,未来五年还可能继续保持上涨趋势,五年涨30-50%,十年翻一倍,经济环境上来,也不是没可能。
毕竟一线城市不论是产业经济还是收入因素,依旧具备人口流入优势。
三四线情况就不一样了,老人多,生娃少,年轻人还一个劲逃离,这种地方未来5年的价格可能变得只值80万,也有可能是70万甚至更低。对此,你同意吗?同意点赞!
诚信配资-诚信配资官网-配资在线炒股-配资股票交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